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列表

AUTOSAR技术官钱贾敏:R24-11介绍

时间:2025-03-28 15:20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叶知秋   阅读量:17138   

2025年3月19日,在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上,AUTOSAR技术官钱贾敏谈到,AUTOSAR Automotive API 是一套专为未来汽车软件领域设计的标准化软件接口,它独立于具体的汽车制造商和车型,广泛应用于车辆与外部应用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AUTOSAR与非AUTOSAR软件之间的数据通信。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交互的效率和灵活性,AUTOSAR引入了Automotive API Gateway SWC,该组件采用VISS协议,实现了与车辆外部的顺畅通信。

随着汽车电子架构向集中式高性能HPC和区域化ZCU的演进,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静态配置缺乏灵活性,采样与传输强耦合导致效率低下,数据丢失难以检测,以及数据占用带宽过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挑战,Vehicle Data Protocol应运而生。它通过协议标准化和动态配置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灵活性。同时,通过Feature来查找需求,使得需求管理更加用户友好,为汽车电子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AUTOSAR技术官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AUTOSAR R24 - 11标准新特性概览

在汽车软件行业的发展进程中,AUTOSAR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每一次标准的更新都对行业产生着深远影响。2024年11月发布的AUTOSAR R24 - 11标准,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特性,涵盖了CP、Foundation和AP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推动汽车软件的标准化、智能化和互联化发展。

从整体架构来看,CP作为较为稳定的平台,在R24 - 11标准中,其更新主要集中在新增了I2C驱动。随着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I2C接口芯片被应用于汽车中,为满足这一需求,AUTOSAR在CP加入了I2C驱动,这一举措使得汽车电子设备能够更高效地与I2C接口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通信,如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以及EEPROM等。同时,在充电接口和相关确定性方面,R24 - 11标准对前两年的规范进行了补充,进一步完善了CP平台在这些方面的功能。

图源:AUTOSAR

Foundation部分作为CP和AP共有的基础,此次新增了Vehicle Data Protocol和Feature Graph(特性地图)。Vehicle Data Protocol的出现,是为了应对汽车电子架构向集中式高性能计算(HPC)和区域化ZCU演进过程中,车内数据通信面临的挑战。传统车内数据通信存在静态配置不灵活、与总线类型强耦合、数据丢失不可检测以及占用带宽高等问题,而Vehicle Data Protocol通过协议标准化和动态配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采用动态VDP Slot ID +结构化描述解决静态配置不灵活的问题,通过独立模式(如Cyclic采样 + On - Request传输)解决采样与传输强耦合的问题,利用序列计数器(SQ_CT) + 异步错误码检测数据丢失,以及使用DDLE编码 + 相对时间戳压缩降低数据占用带宽。

Feature Graph则是AUTOSAR在文档化方面的重要改进。以往,AUTOSAR的功能特性分散在平铺式的文档中,功能特性之间的层级关系难以梳理,查找和理解特定功能较为困难。在R24 - 11标准中,Feature Graph将这些功能特性整理成类似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通过Tag号码标记Feature,使得用户能够更清晰地了解AUTOSAR系统所包含的功能特性,以及各功能特性在系统中的层级位置,极大地提高了需求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

AP在R24 - 11标准中变化显著,其中Automotive API是重中之重。Automotive API是一套与具体汽车制造商和车型无关的标准化软件接口,主要服务于未来汽车软件领域,适用于车辆与外部应用的数据交互,以及AUTOSAR与Non - AUTOSAR软件之间的数据交互。在当今智能网联和电气化的大趋势下,汽车与外部世界的数据交互至关重要。为实现这一目标,AUTOSAR与COVESA组织深入合作,推出了汽车与外部世界互联的数据规范和格式,采用VSS和VISS(车辆内部服务规范)协议。在R24 - 11标准中,AUTOSAR引入了Automotive API Gateway软件组件(ara::aag),作为内部数据网关。其作用是将车内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符合VSS和VISS标准的数据格式,以便在云端、其他车队或政府监管等场景下,基于标准数据格式和目录开发应用程序。

AP平台关键更新详解

在AUTOSAR R24 - 11标准中,AP平台的更新涵盖多个重要方面,包括Automotive API的深入应用、Machine Configuration的优化以及平台稳定性的提升。

Automotive API Gateway在AP平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演示系统为例,运行在AP上的SOA程序控制PiCar运动模拟产生整车数据,这些数据通过Automotive API Gateway,借助ara::com将AUTOSAR服务接口的内容转换成VSS标准数据,并提供给外部。PC作为VSS客户端模拟访问VSS数据,整个过程严格遵守VISS规范。这一演示系统展示了Automotive API Gateway在实现车辆与外部数据交互中的具体运作流程,以及其在确保数据标准化和兼容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Machine Configuration方面,AP平台从基于M2的Target Configuration模型过渡到基于M1的目标配置模型。在AUTOSAR的CP方法学中,M2模型被称为原模型,用于定义参数的格式、在XML中的标签以及标签之间的包含和重组关系。若没有M2模型,各AP machine供应商开发的软件配置方法和工具将难以兼容,给应用者带来诸多不便。AP平台参考CP的设计方案,在CP的每个BSW组件配置时,都设计了M2模型,使配置参数符合统一格式和标签定义。在AP的Machine Configuration中采用类似的做法,基于M1模型进行配置,这不仅使模型结构更简单,还能够为特定配置参数定义默认值,并且可以定义特定的多重性(不仅限于0..1和0..*),从而提高了AP平台在配置方面的灵活性和一致性,方便了不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和应用开发。

图源:AUTOSAR

AP平台的稳定性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经过多年的迭代升级,从2016年发布第一版到2024年,AP平台逐渐走向成熟稳定。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稳定性。首先是线程安全性方面,AP主要运行在POSIX系统上,线程调度中不同线程访问同一数据时可能产生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在API以及回调函数内部加强了对不同线程之间数据访问的保护,确保线程之间不会产生冲突,从而避免因数据竞争导致的异常情况。其次,加入了异常处理机制。在C++开发中,异常处理至关重要,若程序出现bug且没有相应的异常处理,系统可能会崩溃。AP平台将异常处理纳入相关规范,要求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处理,保证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防止非预期的系统退出和崩溃。此外,还实现了错误代码语义的回滚,当出现错误时,系统能够回到初始状态,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已知问题进行修复并横向扩展到所有功能集群,通过多年收集的AP反馈,对每个功能类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并将修复措施应用到其他功能类,从而全面提升AP平台的稳定性。经过这些努力,R24 - 11标准中的大多数AP规范已达到量产级别的稳定状态,为AP平台在正式量产车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重要更新及AUTOSAR R24 - 11的意义

除了AP平台的关键更新,AUTOSAR R24 - 11标准在DDS协议方面也进行了改进。在Foundation部分,考虑了DDS API、类型和QoS交互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提升了DDS分别面向服务和数据通信的互操作性。在AP方面,实现了E2E在ara::com和DDS上的扩展;在CP方面,对R23 - 11 DDS实施和验证进行了需求和规范的质量改进。这些改进进一步优化了DDS协议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I2C驱动的加入也是R24 - 11标准的一个重要更新。I2C作为2线串行数据传输总线,在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领域应用广泛。AUTOSAR在R24 - 11标准中发布了相关的I2C驱动文档,包括AUTOSAR_CP_RS_I2CDriver.pdf和AUTOSAR_CP_SWS_I2CDriver.pdf,为汽车电子系统中I2C接口设备的驱动开发提供了标准规范,有助于提高I2C设备在汽车中的应用效率和兼容性。

图源:AUTOSAR

AUTOSAR R24 - 11标准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它是AUTOSAR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成果,通过整合各方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软件平台,涵盖AP和CP。这一标准的发布为未来汽车的电气/电子系统架构定义了通用标准,有助于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它能够帮助企业在汽车软件开发过程中,更快地实现功能开发和集成,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标准化的软件平台也有利于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汽车智能化、互联化的进程,为未来智能出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AUTOSAR R24 - 11标准的更新内容丰富且具有前瞻性,从各个方面提升了汽车软件平台的性能、功能和标准化程度,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