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不高难题,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创新采取政府与外地知名医院开展“院府合作”方式,推进当地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自2021年12月30日,金坛区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共建金坛第一人民医院以来,金坛一院在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长足发展,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助推“健康金坛”建设。
合作帮扶 助推医院发展跑出加速度
常州市金坛区常住人口为59.6万,其中农村人口占比约34%,全区只有金坛一院一家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与一般合作不同,“院府合作”开展以来,上海一院的专家团队长期扎根金坛,在金坛一院担任职务,由上海一院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蔡郑东任金坛一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其他专家也都被任命为相关科室执行主任,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我特别感谢,是蔡郑东院长给了我的孩子第二次生命。”患者小文的妈妈说。16岁的小文左肩胛骨患有肿瘤,由于手术难度大,曾辗转上海及南京等地,上海专家到金坛后,为小文拿出了高质量的治疗方案。
“手术难度在于拿掉肿瘤的同时,要尽可能保留神经功能,保留患者的上肢功能。”金坛一院骨三科病区主任徐中华说,经过手术,虽然小文的整个肩胛骨都拿掉了,但恢复得不错,目前正在做关节的功能性恢复训练。
“过去,老百姓对本地医院是‘路近心远’,不太信任家门口的医院,现在‘路近心更近’了。”蔡郑东说。
据介绍,自“院府合作”以来,上海一院选派18个专科74位专家来金坛定期坐诊、指导手术、开展科教研活动;先后成立了“骨科蔡郑东教授工作站”和“泌尿外科夏术阶教授工作站”;结合金坛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实际,成立消化病临床中心、骨科临床中心,以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床中心金坛分中心、金坛区肺癌诊治一体化管理中心等。许多患者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外地患者也来到金坛一院就诊。2023年,金坛一院的门急诊量达103.9万,比2022年和2021年分别增长22.9%和42.9%,医院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授之以渔 培养本地优秀医疗人才
对被支援的医疗机构来说,将外来的优质资源转化为自有实力,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十分关键。金坛一院充分发挥上海专家的优势,聘请专家担任相关科室的学术主任,采用“双科主任制”,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在汲取上海一医院办院经验的基础上,金坛一院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各临床专科瞄准短板,形成“一科一策”任务清单和建设任务书,遴选出领先学科、重点学科、骨干学科共18个,明确各学科未来三年的建设目标及任务,给予资助、联动推进。
此外,金坛一院在全院范围内选定41名德才兼备、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开展重点培养,其中“领军人才”5名、“优秀学科带头人”11名、“优秀青年人才”25名;两年来,共招录55名硕士研究生,7人被确定为江苏省、常州市级培养对象;主办国家级、省级、市级医学教育项目29次;获省、市级课题立项38项,2023年荣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上海医院的竞争意识给了我们很大触动,近两年医院最多的一天开了近100台手术。”金坛一院党委书记徐颖说,“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引领作用,要让躺的站起来,走的跑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下沉资源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金坛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院府合作”开展以来,金坛一院秉承“为民分忧、服务为先”理念,着力打造“院府合作惠民生 上海专家走基层”“医疗服务进企业 健康护航532”等惠民品牌,选派200余人次专家至分院;13名管理人员挂职8家卫生院,开展巡诊活动;定期访问村卫生室,提供健康咨询及体检报告解读等,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企业职工、基层群众身边。
今年5月底,金坛区启动综合医改,形成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及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一大三小”办医格局。采取“1+9+N”模式,由金坛一院牵头,联合9家基层医疗机构及其下辖的87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纵向到底的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紧密型医共体集团。依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要求,区内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
蔡郑东说:“‘院府合作’一年一个脚印,已推升到全新阶段,金坛一院将努力探索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特色紧密型医联体新模式,在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医院管理、科教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双方合作,为医疗改革贡献更多‘金坛经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