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列表

长护险提质扩面补短板

时间:2024-06-20 10:50   来源:中国网   作者:子墨   阅读量:5201   

“您能自己穿衣服吗?”“吃饭时可以正常用筷子搛菜吗?”“现在需要人帮忙吗?”……对待面前的失能老人,中国人寿寿险长春分公司健康保险部的长护险评估员王奕欢问得非常仔细。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的第一个环节,失能等级评估工作要通过全面了解客户情况对客户失能程度进行分级。为做好这项工作,中国人寿寿险吉林分公司特别建立了一支20人的专业服务团队,其中15人为医学及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拼图”正在逐渐完整。去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密集发布《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作为一项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兜底性民生制度,长护险制度事关失能群体及家庭的生存尊严和社会和谐安定。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49个试点城市参保覆盖约1.8亿人,累计超过235万人享受待遇,累计基金支出超720亿元,提供服务的定点护理机构约8000家,护理人员接近30万人。

尽管有着“社保第六险”之称,试点8年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依然有限。与此同时,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人,而专业化、高素质的护理服务人员供给不足,已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纵然存在诸多挑战,长护险扩围已提上日程。自2019年起,发展长护险已被多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1年至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这一制度,并去掉“试点”二字,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确定了长护险发展的长期方向。

“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长护险,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全民参保更合适。所以,我认为将居民和职工一起纳入保障将是长护险的未来趋势之一。”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表示,由于担心筹资问题,目前长护险试点的保障对象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下一步的难题则是,对于自愿参加医保的城乡居民,其筹资如何与医保基金配合好。“是继续从医保基金里划拨,还是额外单独征缴?从基金的可持续性上来讲,应该是单独立账、单独征缴、单独使用,与医保基金相对隔离,但这也会影响居民参加长护险的积极性。”朱铭来说。

目前,长护险各试点地区的保障内容仍然差别较大,筹资方式、待遇给付、护理服务等多个环节标准不一。朱铭来表示,部分标准是有必要全国统一的,“比如失能鉴定标准、服务机构资质等。相关的全国性标准正在相继出台、逐渐统一,这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长护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筹资和待遇水平的设置,则与当地经济情况密切相关。朱铭来建议,因为涉及当地护理成本的测算,所以我认为还是要给地方相应的自主权,在短时间内先把制度建立起来,然后再逐步完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