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至今,算法已经渗入日常生活在庞杂的信息面前,算法以效率至上,帮助用户获得最心仪,最具个性化的内容,从购物到出行,从娱乐到求知,带来的便捷性不言而喻
但效率的另一面,是对人的计算和异化基于算法的信息流一天比一天耀武扬威,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电商的推荐刷不完,抖音的15s没有尽头,基于算法的定制也日渐偏离正轨,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用户被观察被分析,基于算法的数据收集也一次比一次猖狂,个体在网络上毫无隐私可言,形同透明人,公共与私人的边界模糊不清
算法之下,有了效率,但失了人情,只剩冰冷的逻辑从懂到算计,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平台企业的支配下,算法正在踏破这条红线
英剧《黑镜》第一季第三集,讲述了人被内置芯片,记忆可以被存储翻查的故事当科技走向极端,人开始被异化,沦为科技的附庸,我们是否该警惕这是《黑镜》想传达的主题
如今,虽不至于如《黑镜》所描述的那般荒诞悲观,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威胁也更甚数据围追堵截,算法精心设计,被困在系统里的不只是外卖骑手,还有每一位普通人
生活在算法无孔不入的时代,引导技术正面向善,而并非沦为商业牟利的不恰当工具,已经迫在眉睫此次《规定》的出台,监管部门从法规出发,打破算法围城的态度已经很鲜明了
不过,要受监督的或许更应该是藏在算法背后的支配者比起技术,不轨的人心更需要警惕正如网信办负责人指出,要推动算法推荐服务公正公平,规范透明此次即将落地的《规定》中,就明确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的保护
来自监管层的规定也好,来自民众的反对和吐槽也罢,初衷都并非限制算法,而是在为算法划定出伦理的边界,在公开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