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列表

北汽研究总院:智能到智慧,座舱未来交互思考

时间:2024-01-05 18:48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杜玉梅   阅读量:10640   

行业倾向于将智能座舱描述为“第三空间”。2023年12月12日,在2023第五届智能座舱与用户体验大会上,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智能座舱部部长笪琦表示,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家庭是第一空间,工作是第二空间,智能座舱是连接家庭与工作的第三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留给个人的空间越来越小,人与人的陪伴越来越少,信息越来越便利的同时也在越来越密集。这些困扰需要通过智能网联技术,通过交互来解决。

围绕空间与时间的理念,笪琦表示,时间维度让原本在车外做的事情转移到车里,从时间上进行碎片化的利用和压缩;从空间体验上则是在座舱内通过五感体验让通勤更舒适,即为用户提升效率、打造优质体验。

同时,笪琦认为,AI能够赋能汽车产品,能够赋能场景的打通。随着AI技术的引入,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挑战,但更多带来的是新机会。

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智能座舱部部长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网联趋势下的汽车概念突破

智能座舱更多喜欢第三空间,我们也对第三空间的概念和含义思考了社会学的意义。可以说我们的家庭是第一空间,工作是第二空间,在连接家和工作两个场景之间的第三空间就是智能座舱。实际上在场所当中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困扰。城市虽然很大,但属于我们的空间更小了,更多是过客。丰富多彩的生活越来越多,但人和人之间彼此的陪伴越来越少。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每个人都会有困扰,每天读不完的各种邮件,信息确实非常便利了,但我们反而发现在城市里移动地更慢了,交通拥堵各种各样的情况使我们面临技术发展的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苦恼。

这些需要我们通过智能网联技术交互解决,这是我们的初衷。首先从0开始思考汽车的本质是什么,从汽车诞生第一天就完成了从A到B的位置移动,后面加了一个顶,外面下雨可以在里面避雨,外面炎热的时候可以享受舒服的环境,实现了环境的营造。第三是新能源车发展以后,可以体会到当我们开着新能源车露营的时候,可以在那里吃火锅,因为车上有很多电很多能源。由于车上算力以及通信技术的积累,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信息的集散中心,帮助人应对当前压力较大生活的困扰,这个点就是我们接下来的机会。

图源:北汽研究总院

我们在做智能座舱交互思考的同时,重新审视了交互这两个字的含义。新时代智能化电动汽车的交互应该是广义的交互,而不仅仅是在屏上的交互。因为人是生活在三维空间和物理空间的,需要把智能化从屏内走出来,要从车的定义开始。大家在装修房子的时候会谈户型是什么再讲装修风格,最后再搞软装搞家具。实际上我们在定义车的时候,在定义整个交互架构时也用了类似的思路,比如北汽极狐推出的考拉车型,它的Cancel是可以滑动的,这样就打通了主驾和副驾的动线,可以使原本无法停的车位这时候可以停了。

第二是我们国内智能座舱的产品确实很多来自于互联网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因为用户已经长时间被这些产品包围和训练,习惯已经成为了定式,当它到了车上类似界面,肯定会不约而同想到自己家里的产品,确实我们也从这些产品上学习到了很多好的设计,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和方案从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渐向汽车产品转移。

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发展,对座舱产品体验的需求

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应该怎么做。首先提到了,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反而会让我们更焦虑,因此在做交互的时候更多是让大家舒缓或者提高效率,而不是让生活变得更卷。我们出发点主要是围绕两个,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时间是让原本必须在车之外做的事情现在能在车里做了,原来能在车上听收音机,现在发展以后可以在车上听书,甚至通过AI技术帮我把今天早上所有新闻概括归纳总结成一段10分钟的话,只用10分钟就可以了解一上午的消息,这个是从时间维度上进行压缩。

图源:北汽研究总院

从空间体验上,是在这个空间之内,通过五感体验让我在必要的一个小时通勤时间里更爽,这就是我们认为在座舱空间内如何为用户提升效率,打造体验。基于现在架构的优势,智能汽车发展到现在,消费者对于车的定义慢慢变了,大家也越来越发现没有特别多的人讲配置如何,而是说这个东西能够通过它的能力组合成多少场景,这样也带来了红利,我们可以把车上各种能力感知决策执行任意组合,组合出来的数字也有很显性的对比。如果功能只是围绕配置和靠硬件实现,那就是非常小的数,如果是通过功能的组合,在合适的时机拿出合适的组合,那将是天文数字。

很多产品经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大家创造了很多排列组合的方式,但是这个东西哪怕我们有海量的确定,但在将来用户使用过程中,还是无法完全应对无限可能,因此在大背景之下,我们如何把天文数字当中的组合在合适的时间给到用户,这时候就看到AI了。这种技术有很多表现形式,因为它最初的功能和使命是通过自然语义的沟通和AIGC的绘图做复杂的逻辑判断。但在车上画画并不是核心场景,在车上讲一个故事也不是最重要的场景。我们认为它需要把车上的能力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调用,从而实现代劳,因为车上有那么多功能,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可能会想起来这个时候有预设的某某模式,但今天它不是那么合适,我还是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如果有了AI赋能汽车,它能够为人类代劳,我们的体验一定会成倍增长。

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交互体验和场景化设计

接下来围绕着刚才所说的能力,我们会基于这个做场景化的设计和底层能力的搭建。首先要想实现这个事情,非常重要的是把车上的架构打通,不要再有任何的信息孤岛,甚至有些功能靠硬线连接。同时功能、服务需要尽快进行SOA化的部署,只有这样才能把车上的信息和能力以一套统一的语言传递给大模型,让它进行理解,同时我们第一步需要OEM产品经理发挥聪明才智预先部署,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模型和二次训练识别和采集用户的习惯,对预设的场景进行更正,从而实现代劳的目标。

图源:北汽研究总院

我们在挑选和大模型合作伙伴的时候,也非常注重两点,第一点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第二点是和整个大生态融入的能力。车是离不开生活的,当我导航到了商圈的时候,下一步是要去吃饭,不是目的把车停到停车场,再下一步如何引导我,让我完成我的目标,以及当我快到家的时候我的任务不是把车开到家而是人回家,人回家要干什么,另外一方面将来要通过这个东西把生态以及IOT的能力打通,是我们再接下来所谓的大的可编程座舱的发展趋势。

AI能力确实可以在座舱上和很多触点做赋能,不管是素材的内容以及生成还有更加自然的语音交互以及未来可以为人类代劳车上比较复杂的操作,使我们诞生出更多场景。因此我们现在的智能座舱卷已经从二维卷向三维了,不光是座舱内也卷向了生活,还有偏数字化,也卷到了座舱整体形态的能力边界上。对于AI赋能的第三空间,要把AI的能力和车上已有的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功能边界进行适时的排列组合,在更加合适的时机推荐给用户。

车上每一个硬件的边界实际上都影响了排列组合最后所能形成的效果,因此除了要注重整个内核的开发,算法以及逻辑的开发,同时也要同步的将车上的智能硬件,还有刚才提到的2的N次方里的N也一定要持续提升。最后也是一个挑战,当AI和多模融合的场景诞生之后,我们该如何评价它,好比昨天在公司内部讨论AI上车以后,有一个负责质量的同志说AI上车到底怎么检测合不合格,用什么标准测试它。目前的智能语音有唤醒率和测试用力,AI画一幅画我到底怎么认定它行不行,我们对应这种指标的分解以及内部的开发整个过程都是新的挑战。

后面是我们内部团队畅想的未来场景,从早上起来上车之前,开车过程中有偶尔小的分神,这时候如何帮我们解决,中午小憩如何,傍晚结合一天的心情,将如何用氛围感重新让我元气满满,到最后缺少彼此的陪伴,我和家里的人是不是能做更加近距离的对话,以及在这个过程里帮我把重要要点记录下来。因此随着AI技术的引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更多的是新的机会。智能座舱特别卷,但是我想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能就这么几十年,我们能在最好的年纪在最卷的行业里也是种幸福,这是中国汽车人的使命和愿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