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 列表

盖世汽车:智能座舱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11-06 13:37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肖鸥   阅读量:14556   

当前智能座舱处于L2部分认知阶段,具备在舱内外部分场景下的座舱主动感知、座舱部分主动执行的能力,普遍实现可持续升级的云服务能力。同时,L3高阶认知智能座舱开始市场导入,预计2025年左右实现。

2023年10月19日-20日,在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十五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上,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指出,智能座舱成为了用户的关键购车因素和整车厂商实现差异化的亮点之一。张志文认为,未来智能座舱将有几大发展方向,一是车机与手机的跨场景互联,二是大模型上车打造更智能的AI虚拟助手,三是整车功能集成化,四是多个操作系统逐渐融合统一,五是人机交互应用多元化。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座舱发展现状

过去整个行业对于智能座舱的定义相对比较宽泛,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白皮书对智能座舱进行定义。根据协会对于智能座舱的定义,智能座舱是具备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具备连接交互,具备网联服务、场景拓展三大能力,能够给驾乘人员提供安全智能、高效愉悦综合体验的移动空间。其分级和自动驾驶一样,分为L0到L4五个层级,当前整个行业处于L2等级阶段,能够实现在部分舱内舱外场景的主动识别,包括主动提供执行,根据不同的驾驶人员提供相应的空调或音乐的调节设置。L3等级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目前国内超9成用户在买车的时候会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超6成用户对智能座舱功能有较大付费意愿。在整个智能座舱中,车机芯片、语音识别、车联网OTA等是消费者较为关注的东西。

70后、80后、90后和95后对于功能的偏好有一定差异。相比70后、80后用户而言,90后、95后用户对舱内大屏,后排娱乐、副驾娱乐等更加青睐。

近两年车企在发布新车时,将智能座舱作为一大亮点对外宣传。但部分功能放在座舱里相对而言不太实用,用户使用频次很少,如座舱内的拍照功能。整体而言,语音娱乐和交互板块的座舱产品创新较多。智能座舱发展对传统部件带来了升级改变,如电子后视镜、智能钥匙等功能。目前不同车企也在围绕不同方向做智能座舱差异化的功能和配置打造。

目前国内智能座舱渗透率已经超过50%,其中10-4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智能座舱发展较快。未来随着智能座舱产品技术的不断成熟,成本的下降,将对智能座舱的渗透率提升带来极大帮助。

以往提及智能座舱主要是中控和仪表,有不同ECU进行驱动。随着智能座舱功能越来越多,需要大算力芯片进行支撑,背后的主工芯片从MCU升级到SOC,未来整个SOC将逐渐取代ECU。除了底层硬件的升级、整个增量的软件以及底层操作系统、中间件等,未来整个智能座舱的单车价值将比传统的座舱提升3-5的价值,其中占比较大的还是硬件,将占70%的成本。

核心技术与市场趋势

目前座舱内的中控屏、语音交互、车联网的渗透率均超过70%。随着座舱功能越来越丰富,HUD产品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座舱域控的渗透率已经突破10%。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座舱显示是智能座舱中的重要部件,显示屏主要功能是对座舱内的功能进行不同维度的呈现和内容交互。目前市场上比较核心的八大屏幕中,有些是功能性屏幕,有些是体现科技性的屏幕。

从行业层面看,不同企业对座舱的布局有两大不同方向。一是以特斯拉为主的简洁风格。大部分企业都在向多屏交互的方向发展,主要考虑到其车型定位、成本等,通过不同的屏幕组合方案给到用户、市场。

从中短期来看,大屏多屏易燃是打造座舱科技感的重要解决方案。目前液晶仪表10英寸以上占比超50%,中控屏尺寸12-16英寸份额提升最多,一体屏、多屏布局方案占比也有所提升。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就目前市面上创新的屏幕解决方案而言,液晶仪表正在被滑移屏、方向盘交互屏、W/AR-HUD逐渐取代。随着座舱娱乐属性的提升,副驾屏成为车企未来打造座舱娱乐化的重要方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座舱的视觉以及用户体验将会有更高要求。目前行业主流屏幕方案是采用TFT-LCD的屏幕显示技术,未来将会向LTPS技术方向发展。对于中高端车型,目前行业主要采用OLED和MinLED两种技术方案。未来LED的自发光、高发光效率、寿命以及高对比度等特点,在解决了当前的成本或者良品率问题后,有望使其成为下一代主要显示的技术方案。

从整个座舱的人机交互发展来看,当前整个座舱内的物理按键越来越少,将过去传统的物理按键融入到中控屏上。

AR-HUD是基于增强现实的技术,能够实现图像更远距离和更大画幅的显示。相比于一些传统硬件,仪表综合屏能够显示更多信息,甚至可以在座舱里看电影。从HUD市场来看,目前AR-HUD市场占有率是6%。从不同价格段车型占比看,10-2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AR-HUD占比提升明显。从技术解决方案看,与TFT技术和URPDLP技术相比,硅结晶硅基液晶技术在分辨率、亮度对比度上有明显提升。

车载声学方面,过去在整个座舱内只是简单的听音乐,而现在会把玩游戏、车内观影都搬进来。当前车载音响成为了座舱中比较重要的配置,座舱的车载音响是软硬件系统的集成,不仅包括播放扬声器,也涉及到软件算法、调音算法。过去用户买车时看音响配置主要是关注音响品牌,而现在除了越来越关注扬声器数量,还会关注头枕音响等。车企也在进行软件算法的自研,控制成本,提升座舱音响的性价比。

在“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中,高通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和出色的产品性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国内许多公司如华为开始在一些自主品牌的车研上搭载以提升市场份额。

从座舱的软硬件来看,许多车企已经开始从底层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到上层的语音交互算法、音响系统的算法等做自研。自研一方面能够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在不同场景下不断优化迭代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车机和手机的跨场景互联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过去手机和汽车的连接主要是通过手机应设、智能钥匙。现在已经有车实现将手机的算力,包括传感器的硬件,以汽车为中心来做。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生态壁垒的建设,更好打造人车生活生态闭环布局。

未来大模型将上车打造更智能的AI虚拟助手。但将其放到车上也会迎来许多挑战,如车上需要做多大的模型、能够支持哪些场景、如果将算力放到云端如何解决用户隐私问题等。未来随着大算力芯片的落地,可以将算力直接放到车端去实现,支持更智能的云交互功能。

从整个架构看,随着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的发展,整车功能会越来越集中,从过去的分布式到舱泊一体,再到未来的舱驾一体。国内的黑芝麻将在2025年落地单SOC舱驾一体方案。从车级层面看,做单SOC的舱驾一体将面临几大挑战,一方面,过去车企内部座舱和智驾是两个不同的团体,未来进行合并后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融合和合作分工。另一方面,软硬件成熟问题需要关注。

随着中央计算平台的推出以及舱驾一体的落地,多个操作系统将逐渐融合统一。基于SOA整车操作系统,能够实现跨域功能的调度和融合,更好实现未来功能的迭代更新。对主机厂而言,未来自研底层OS能够更好缩短上层应用软件的开发周期,建立更完善的生态,为后续软件功能升级带来持续迭代。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人机交互层面,智能汽车将能够实现和人一样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未来不同的人机交互方式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在整个交互界面,除了屏幕智能表面的发展,华为的光场屏、全晰技术等也会在一些车型上落地。

未来趋势展望

未来只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才能给智能座舱产业带来长期健康的发展。当前就智能座舱而言,大部分企业主要是通过OTA升级收费的方式,如针对座舱功能、车辆本身的机械功能等OTA付费功能。随着整个座舱内内容生态的丰富,可以让车企和内容厂商进行分成。我们畅想未来能否将整车级打造成像苹果Appstore那样的内容生态,以此来更长远持久的盈利。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智能汽车和手机一样,未来将成为巨大的数据采集入口,我们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衍生更多服务模式,如基于数据做UBI车险、虚拟司机等新商业模式。在智能座舱业态下,车企需要对车辆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触达,以此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