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化和科技融合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0月23日至24日,“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在南京举办,活动全程干货满满,精彩纷呈。本次活动以“探索有效机制,发展新型业态”为主题,旨在持续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趋势、新机制、新业态,积极构建聚焦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交流、对接、交易平台。
近年来,南京构建起完整的文化科技融合生态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成为行业内的“领头雁”。结合南京经验,本次活动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趋势、文化大数据、文化人工智能、遗产数字化、文博新体验、沉浸式文旅、VR大空间、投融资、人才培养、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等主题开展多场研讨活动。
“文化+科技”拥有无限可能
江苏是文化科技大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技崛起的时代,5G、云计算、VR、3D/4D传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迭出,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为文化内容生产、表现方式和消费场景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文化从多个维度融入各领域的生产创造中,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灵感,诞生了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文化消费新产品、新业态。从沉浸式文化产业的前沿探索,到典型应用场景的生动展示,再到产业链对接的精准高效,大会以实际行动阐释了“文化+科技”的无限可能,也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在活动的重要环节“文化和科技融合趋势汇”上,一批引领潮流的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携其前沿成果闪亮登场。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以《文都数字云平台——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南京探索》为题,系统分享了南京文投自2022年3月积极践行“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来,按照“城市为体、数据为基、场景为王、生态为根、产业为要”的建设主路径,研发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出南京文都数字云平台、“揽博南京”、大报恩寺元宇宙博物馆、文都基因计划等文化科技融合系列成果。
会上,“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优秀产品”正式公布,可灵AI大模型、中影CINITY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系统、艺术家艺术数字文献系统等相关产品获评优秀产品。
未来,文化和科技融合道路将更加宽广,机遇与挑战并存。南京作为文化重镇与科技创新高地,将继续引领潮流,深化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
实现从数据到智慧的跨越
文化大数据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之一,不仅为数字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创新动力,也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环境。
在“文化大数据文化大模型业态汇”上,数百名行业专家与细分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文化数据要素化、数据流通与文化数据交易等趋势热点,分享示范案例与前沿应用场景,搭建专业、开放的产业生态平台,促进数据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激活和释放文化大数据价值,为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高效挖掘文化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城市文化建设?南京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潘谷平在“文化大数据与数据要素”专场活动中介绍了南京文投集团在文化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南京文投集团不断发力,与南京市博物总馆推出了国内首个红楼梦主题的沉浸式展演空间,邀请了国内外青年艺术家组建了创作班,在多感官沉浸的体验场景中植入行进式、近距离的观影互动。
为擦亮“文化遗产”这张每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去年,南京文投集团复原了大报恩寺的明代古塔,游客可以通过全息交互、VR体验、知识图谱等方式走进数字宝塔的孪生空间,了解天下第一塔的历史故事。在浦口,南京文投集团以数字内容结合光影艺术为南京的百年老火车站量身定制了叙事场景,每当夜晚降临时,百年老火车站都会亮相,个体记忆、文化记忆、时代记忆和民族记忆四个篇章逐一展开。此外,南京文投集团依托长江地标数据为基础进行创作,以建筑为载体,让市民和游客在亦真亦幻的行进式光影互动中,开启一场百年的时光旅程。
活动现场发布的“灵境·2024 文化大数据优秀案例”,涵盖了文化数据创新应用的多个领域,这些案例以其创新性、实用性和示范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典范,引领着文化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AIGC时代,大模型正引领文化行业变革,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参会嘉宾们一致认为,大模型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正在深刻改变文化行业的生态格局,提升了文化内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未来,面对数据安全、伦理道德、人才短缺等挑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确保大模型技术在文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共同开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打造“有看头的文博场景”
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遗产数字化文博新体验业态汇”召开。活动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赋能文博”为主题,聚焦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打造“有看头的文博场景”。
据悉,活动所在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是南京文投集团承担的南京市首个重大攻关项目。历经三年考古、三年规划、三年建设,2015年大报恩寺一期建成,并对社会开放。10年来,累计服务游客超千万人次,在文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充分挖掘文博场馆的空间和时间,南京文投集团与南京市博物总馆合作,在瞻园打造首个沉浸式夜间演出,将传统戏曲、园林美景和民俗巧妙结合,目前已经成为南京市夜间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本次大会揭晓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数字化优秀案例”“文博创新赋能优秀案例”,授予在文博领域创新实践中表现卓越的单位。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文博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
大会还发布了一项重要计划——“鸿图计划:文都基金博物馆精品展览专项计划”。南京市文投股权投资公司总经理金龙介绍了“鸿图计划”的设立和运作情况,它将积极推动中国博物馆市场化精品展览的发展。同时,南京文投集团还将通过旗下设计廊给予展览文创产品研发宣传支持,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展览AR赋能,并进一步延伸到博物馆研学活动、数实融合展演等方面。他邀请有志于开拓、打造创新精品展览的伙伴加入“鸿图计划”,共同开创文博新业态发展的新篇章。
此前,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举办,南京文投集团、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启动成立“博物馆创新赋能产业联盟”。联盟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构建高层次、高质量合作平台,为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次活动中,新一批的联盟企业加入,共建文博产业生态,共同建构文博行业新质生产力示范项目。
引领文旅消费新潮流
以“趁势而行 浸无止境”为主题,聚焦沉浸式演艺、线下大空间、沉浸式展览展示三大行业细分领域,“2024沉浸式文旅VR大空间业态汇”举办,众多沉浸产业的优秀项目代表、专家学者、投资机构、创意机构以及科技装备企业等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沉浸体验”与“场景化消费”作为文旅产业的典型特征,在驱动文化消费中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势能,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当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旅游,更希望增强与景点间的互动,亲身“浸入”环境里。
如何打造能抓住游客注意力和情绪的沉浸式文旅项目?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首席战略研究员、政策与科教研究所所长宋子千分析,要打造有差异化的、令人身心愉悦的、丰富到“眼花缭乱”的场景,营造有参与感的氛围,增加场景与游客的互动,并讲好场景中的故事。
为深入挖掘和展示优秀实践成果,进一步推动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大会组委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围绕项目特色、技术展现、市场表现、用户反馈等维度,评选并发布“灵境·2024沉浸式演艺项目优秀案例”“灵境·2024线下大空间项目优秀案例”以及“灵境·2024沉浸式展览展示项目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通过沉浸式的表达,充分发掘文化旅游资源,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呈现新风貌。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不断丰富沉浸式体验型文旅产品与内容。
“沉浸式文旅VR大空间业态汇”作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的年度标杆盛会,致力于持续强化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与深度交流,积极引领行业同仁共同探索沉浸产业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沉浸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举办期间,“文化和科技融合人才汇”“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汇”“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博汇”“文化和科技融合投资汇”等主题活动相继举办,分享先进经验,共谋创新发展。这一系列活动在探索文化科技融合有效机制中展现了文旅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深层次变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