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列表

内镜微创理念揭开新篇章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召开

时间:2024-04-13 20:02   来源:东方网   作者:如思   阅读量:11031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13日报道:在2024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分享的一台手术吸引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是一台全球首例的内镜下“超微创”破胸膜肿瘤切除术,通过食管隧道内镜进入胸腔,采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技术精准剥离肿物,同时保留患者食管功能。它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打破了微创手术的禁忌,标志着中山医院在内镜微创切除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

手术的患者是一位年仅28岁的女性,名为朵朵。去年,她被诊断出食管黏膜下存在巨大肿物,面临开胸切除部分食管的严峻选择。这意味着她可能需要进行消化道重建,并面临食管瘘、食管狭窄等风险。然而,周平红教授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深入的临床研究,决定采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技术,为朵朵进行精准治疗。

在3月20日的手术中,周教授巧妙地操作内镜仪器,从食管进入,开辟了一条通向肿物的“隧道”。然而,朵朵的病情远比预期复杂,肿物实际位于食管腔外纵隔间隙,紧贴胸膜,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但周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巧,成功切除了肿物及其相连的壁胸膜,并确保了肺部的复张和食管隧道开口的迅速关闭。整个手术过程仅用时75分钟,术后朵朵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4月12日至14日,“2024年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十六届中日ESD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吸引了国内外近2000名注册代表,超过3500名实际参会代表,16万人次在线,共同见证了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创新。大会以内镜微创切除手术为主题,围绕全新的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ERBEC,即Elements、Reservation-resection(可保可切)、Bilateral-benefit(医患双方受益)、Expansion(指征扩大)、Collaboration(医工协同),以及内镜微创切除相关领域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展现了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技术创新和规范化、个体化、科学化的诊疗理念。

除了周平红教授的分享的这台手术外,会议期间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位优秀内镜专家完成了共计56台演示手术,涵盖了从消化道管腔到腔外病变的广泛领域,体现了内镜切除范畴的不断拓展和胸腹腔疾病在内镜下治疗的可能性。此外,大会还邀请了多位国际知名消化内镜专家进行线上特邀主题报告,分享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大会还设置了18个分论坛,涵盖数百个演讲课题,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和互动机会。

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快速发展,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山内镜团队在过去十多年中,将消化内镜切除技术不断创新,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到内镜黏膜下隧道技术,直至内镜经消化道腔外手术,现已完成了经内镜保胆取石、经内镜腹腔肿瘤切除等众多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中山内镜的发展见证了“临床实践加科研创新,超越同行并引领国际”的理念,不断将内镜治疗“禁忌证”变为“适应证”,这也正体现了中山医院作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始终致力于瞄准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难题,努力提升诊疗能力和服务精度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医院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与青浦新城院区,未来也将承载国家医学中心的“七大功能中心”任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时代的中山力量。

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自2007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已经成为了业内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每年都会邀请众多国际和国内著名内镜专家参会,带来最新的内镜诊疗理念、技术和器械,推动整个领域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2023年,多项指南得到了更新,使得食管早癌和胃早癌的内镜治疗更加规范、疗效更佳。黏膜下肿瘤的诊治也成为了热点话题,美国ACG指南和中国指南几乎同时更新,为这一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借鉴和指导。此外,消化内镜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立,未来ERBEC理念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为内镜微创的发展提供借鉴、指明方向。

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示了中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实力和成果,也为全球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