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27日报道:打游戏、喝咖啡、种花弄草、组建自己的乐队——“老年时光乐队”开一场音乐会……也许你很难想到,这些活动都会放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
面对上海、黄浦人口深度老龄化带来迫切的健康需求,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出了全市首家社区认知障碍门诊,中心也配套组建了由西医、中医、康复、护理、药学、检验、心理等多学科协作团队,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打造了“豫见你”认知康复训练区、“豫乐汇”老年综合活动区、认知运动示范体验区、生态绿植园艺区、记忆咖啡馆帮助老人感受自然、触碰记忆、体验日常、回归生活,形成了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认知康复训练八大课程。
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把脑健康筛查融合到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中,通过量表测定、脑电图检查、基因学检测等筛出的高危和疾病人群形成三级转诊、签约管理、社区随访、康复训练的“防筛诊治康”闭环。
在以瑞金三甲医院和豫园社卫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容把区精神卫生中心、民政局的一家敬老院纳入3+2+1+X的医养结合认知协作网络,通过医务人员分级下沉、筛查患者分层上转专业机构干预、诊治康复及健康管理有序分流回转逐步形成科普预防齐参与、社区筛查早识别、机构转介快干预、三级诊疗精诊治、社区康养长管理、家庭照护优伴随的以社卫为主导的认知障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起点的认知障碍防治“豫园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既往认知障碍人群“筛而不管、识而无医”的困境也吸引到来自荷兰、日本的认知康复领域专家的关注。92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期间举办的“‘立防立治?无问早晚’——豫见你?愈见未来”主题活动中,中心创作发布的认知障碍主题公益歌曲《记忆的呼唤》MV得到广泛传播。让大家非常动容的是,短短半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去关心关爱这些老人,而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记忆咖啡馆”“老年时光乐队”的老人们也向我们源源不断地回馈着爱、快乐和感动。
同样拥有优雅环境的还有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医院大厅,一阵灵动舒缓的钢琴声流入耳中,环境明亮温馨。作为内环内面积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给居民打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医院没少花心思。
一楼免费提供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慢阻肺等慢病筛查,还有中医调制的茶饮香气氤氲。继续走上楼,病房区走廊墙上装饰着莫奈和黄永玉名画复制品,令人感到宁静、轻松。洗手间明净光洁,洗手台上的玻璃花瓶里鲜花盛开。中心将智慧信息系统、人文哲学理念融入病房建设,旨在为患者提供更舒心的就医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希望患者心情是放松、愉悦的,像回家一样。”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告诉记者。
白天忙上班,晚上忙“鸡娃”,自己生病了只能用碎片化时间看病?这里可以。“我们这里是全年不休的。”金迎告诉记者,目前,这家医院不仅中午开设连续门诊,工作日夜间和周末还有延时门诊。“夜门诊”有全科门诊、中医适宜技术、康复理疗、护理服务,“基本上可以做到辖区居民上班上学看病两不误。”
为了更好地帮助居民了解健康和疾病的防治知识,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医院文化建设厚植“科普土壤”,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培育人才团队、打造宣传矩阵,努力营造浓郁的健康科普文化。全力打造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社区科普文化高地。
“线上”推出“打浦智慧家族”生动有趣的高品质漫画科普和真人微视频,拍摄“24节气中医养生”、“打浦红楼新说”系列科普宣教视频。“线下”在中心打造“科普角”,定期举行健康科普讲堂,开展“打浦驿心研学之旅”主题活动,以“地标打卡”沉浸式体验医学与人文交流的新渠道,让居民和孩子走近健康文化。坚持做有“烟火气、人情味”的科普,如中心营养师团队进驻菜场,现场科普营养知识,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推出系列健康食谱,让科普有趣、有料、接地气。
这些都是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7号)后,黄浦区结合实际,制定了《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
聚焦城市“心脏、窗口、名片”总体定位和“功能新高峰、品质新标杆”发展主线,黄浦区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资源配置和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夯实社区卫生服务网底,多措并举提升黄浦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推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