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列表

东北“胖东来”:年入40亿,排队爆火

时间:2023-10-06 14:01   来源:投资界   作者:兰心雪   阅读量:8943   

放假第六天,各大景区依然被挤爆了。

东北“胖东来”:年入40亿,排队爆火

去哪都离不开排队,有游客表示“景点好像有1亿人”,连爬长城都不累了,“因为三分钟只要走两步。”

这个十一,不少东北人排队去的“景点”,居然是一个超市。

很多南方人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比优特,但在东北人的心里,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不仅在东北随处可见,在黑龙江、辽宁两省开了50多家门店。它的新店开到哈尔滨,一堆人慕名排队,只能分流进入,堪比网红打卡点。

去年的销售额超过40亿,最近还疯狂接盘在东北的家乐福,家乐福前脚在哪里倒闭,它就默默在后面买下哪里,有人发现足足接盘了10多家!

其实从辈分上看,比优特是妥妥的小弟,家乐福、都是早它几十年的巨头,然而到了现在,曾经的小弟却混成了东北一哥。

敢接盘家乐福,从小透明逆袭为东北最牛超市,它到底怎么干出来的?

最狂鹤岗巨头:

带员工马代度假、发黄金

胖东来最让人眼红的,是他对自己人的待遇。

比优特也并不差,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壕!

今年年初,老板直接带着工作15年的老员工,去马尔代夫度假了。

老板还大胆承诺,所有基层员工月工资上涨500元!工作满10年的也会发黄金吊坠。

有人计算,以现有员工人数计算,一年涨出的工资总额将超过3600万。

跟胖东来一样,只要是自己人,连家属也不会放过。

比优特的员工,甚至连孩子高考都能享受到两到三天的陪考假期和1000元的高考助力金。

谁也想不到,这个对自己人好到堪称“嚣张”的超市巨头,居然还是从背负“经济躺平”标签的鹤岗走出来的。

比优特的创始人孟繁中,几十年前还是一个鹤岗煤矿工人。“一个月才开100多元工资,啥好人都耗完了”。

不甘心只当工人,1996年,他借了两万多块钱,在鹤岗开了一家百媚生化妆品店,小店不大,只有6平米。

6年后,化妆品店变成了*家比优特超市。

因为小店卖的都是东北人的日常刚需,他很快赚到了*桶金,然后用赚来的钱继续开店。

用十年的时间,在鹤岗足足开设了14家超市!除了开超市外,孟繁中还还自筹资金,直接在鹤岗市中心打造了一家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在很多鹤岗人的回忆里,一个比优特,几乎满足了所有对大商场的想象。

当时比优特购物中心图书馆馆长赵静回忆,“当时每天接待的读者有300多人。”

这也给了孟繁中自信。他对外喊话:“鹤岗现在是89万人口,比优特十多家超市,现在年销售额做到10多个亿。”

对比之下,东北的人口9000多万,900亿的诱惑下,孟繁中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立足鹤岗,这几年比优特开始向周边进军。

2014年,比优特离开鹤岗,开始在哈尔滨周边开店,还是踩中了大型商场风口,比优特的胆子也是越来越大。

2017年,总部直接从鹤岗搬到了哈尔滨,很多员工也跟着从鹤岗搬到了哈尔滨,有的甚至举家搬迁。

两年之后又开到沈阳,又将总部迁至沈阳。很多员工和干部跟着公司的步伐,在哈尔滨和沈阳之间来回奔波。

更狠的是,在传统超市溃败潮里,比优特却成了一个异类,靠着40%的销售额增量和21.6%的门店增量,狂飙成为“中国连锁*”。

比优特的零售业态,也从一开始的鹤岗小超市,一步步拓展为家电卖场、百货商场、便利店等综合型的东北巨无霸。

如果不是今年频繁接盘家乐福,这个巨无霸,还默默盘踞在东北闷声发大财。

靠三招“减法”,干倒家乐福

名气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慕名去比优特探店,想看看它到底凭啥就能霸占东北。

没想到这一去,就成了比优特的忠实粉丝。别的不说,光看价格,堪比批发菜市场。

38块的榴莲千层蛋糕、4毛9一斤的土豆,连哈根达斯来这都得降价……有人感叹,“这也太便宜了!”

还有人到了现场发现,从没有过商品摆放这么立正的超市,无论什么,都是整整齐齐叠在一起,不同品类的标志也很明显,要拿什么都很方便。

比优特自己对外喊出,要做“东北人的家庭采购员”,透露出满满的自信。

比优特的三个减法,让它的确有底气说出这句话。

1.砍品类,却被人称“最全超市”

其实刚开到沈阳时,比优特也碰了一鼻子灰。

2019年,销售额和毛利连续6个月同步下滑,很多商品惨遭卖不动。

孟繁中发现以后,做了一次深入反思:

“商品很多,单品多不代表商品全。就算有2万件单品,半年卖不出去能叫商品全吗?所有商品指有效商品。”

百货、电器、服装等品类滞销,那就削减,同时提高生鲜、食品占比。

比优特很较真,只要是选择的品类,就得做到让用户没法挑刺儿。

比如9、10月份莲藕新上市,想保持莲藕的鲜脆口感,需要用水浸泡保鲜,这种操作方法,被比优特要求在全店推广实施。

对产品的细分也很变态,一盒丹东草莓,怎么包装也有讲究:大盒小盒、纸盒塑盒,价格有高有低,不同顾客按需买,单品数多了,用户需求也满足了。

产品更新换代快,比优特不仅扭转了亏损,还被人称为“最全超市”。

2.砍价格,猛攻供应链

让很多人无法拒绝的,就是比优特一直强调的低价。

在这背后,比优特能低价的底气在于,“精细化运营来盈利。”

一般的外资大卖场,在东北的门店分布并不密集,没有配送中心,要靠供应商送货到仓库,显然必须要设库存。

而比优特很早就重视供应链,库存都放到城市配送中心,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超市货架直接当仓库,所有商品陈列到货架上,实现零库存。

库存压力小了,再进一步优化货源价格体系,打掉地堆费和进场费成本后,还能降价4000多种商品。

另一方面,披着传统超市的皮,却有颗新零售的心。

在比优特,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很多年轻人常吃的速食产品,虽然货架少有人光顾,但却所剩无几,连东北的小区附近就有比优特的送货车。

哪怕不能出门的特殊时期,或者购物旺季,超市的补货和卖货也不会耽误。

类似的动作多了,比优特就可以做到产品降价后,毛利反而还增长10.8%。

3.砍时间,让消费者笑着买菜

孟繁中还发现了一个细节:

一般的超市,在包子等便食区域,需要称重的品种有几十种,如果顾客想每种都买一些尝尝,就要排队称很多次,很多人会因为嫌麻烦放弃。

这种很多超市根本不在乎的细节,比优特却想出了解决方案:

把这些不同品种和价格的商品放在一起称一称,取平均价格。至于生鲜,也不必排队称重,可以直接拿到收银的地方用电子秤,让顾客、店员都轻松。

这个思路下,对员工,比优特也提出了“10分钟法则”。

员工只需要上班提前10分钟,下班也是10分钟之内必须离开,在同样的工作量,员工每天就能节省2-3个工时。

效率提高了,成本自然降低,省下的钱,还能给自己人发福利。

比优特的杀手锏,

并非靠复制胖东来!

如今提到超市,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太难了。

的确,在各种电商的冲击下,超市巨头也是各有各的难。产品定价低了,自己要血亏,定价高了,消费者又不买帐。

其实,对比其他活得好的超市巨头,比优特不仅没有完全吊打,短板也是暴露无遗。

论名气规模,比优特比不上山姆;论服务,比优特也比不上胖东来。

但能在东北牢牢扎根,比优特靠的是把长板做长,干出自己的差异风格。

比优特很聪明,知道想要获得人们认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杀手锏,就是便宜和好货,所以提出的口号也是“比质、比价”,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

比如很多人称大超市不行,是早市、电商的原因,而比优特员工去早市调研发现,早市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

所以,比优特特意在卖场上大胆喊话,“我们的商品比早市还便宜。”西兰花等都是低于市场价20%卖。

一般的超市为了赚钱,都会把便宜货放在货架最不显眼的地方,而比优特却必须要让用户看得见便宜。

在特殊时期,比优特不但不涨价,蔬菜还按批发价销售,还免费配送。

价格打下来了,产品力也不弱于同行。

看到东北生鲜普遍做得弱,比优特就从生鲜发力,专门去基地源头采购,甚至跟当地政府合作,产品都有专门的证书。

在这背后,让用户认可的根源在于,还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实际痛点出发。

孟繁中曾说,如果经营不好,肯定有问题,但是坐办公室能解决问题吗?只有到现场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比优特,有个独特的画风:

双线办公室办公,总部为*办公室,第二办公室就是门店。其中,中高层管理干部还需要去门店岗位,与一线员工定期写出“下沉报告”。

正如比优特的采购总监坦言:

“我们要爱上商品,只有你爱它,才能把它卖好。”

结语:

跟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一样,孟繁中本人,也是苦过来的。

“凡是做买卖人经历的辛苦和委屈我都尝过。”

几十年前,孟繁中蹬着三轮车拉货,蹭上一台桑塔纳,赔了50多元还挨了一顿骂,这也让他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

作为鹤岗走出来的巨头,比优特还有三个野心:

要成为百年老店、东北地区*的零售企业,以及东北地区零售员工收入最高的企业。

其实,从来没有所谓的地域优势,也从来没有所谓的地域限制。

只要抓住用户实际痛点并深挖,河南能走出胖东来,鹤岗也能走出比优特。

很多人总是想复制出胖东来,或者盼望着胖东来来自己的地区开店,但却忘记了一点:

胖东来只有一家,但永远会有更多因地制宜的胖东来们。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站地图|CSS订阅|中国经济财经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经济财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26